2014年10月28日 星期二

每天10%時間提升自己能力

相片:我不知道怎麼溫柔

我喜歡在遊戲區觀察親子互動,勝過在治療室。我也覺得在真實世界裡的親子互動,教導我很多,讓我再回頭修正與調整自己的想法,以及重新解析許多朋友們告知我的經驗。

我看到一個孩子,一氣起來講話就很大聲,我猜先天與後天的影響都有。帶她的阿嬤,自己氣起來聲音也不小,卻提醒孩子,女孩子講話要溫柔,別人才會喜歡。孩子回答,她已經很溫柔了。

阿嬤的身教,算是跟自己的言教相互矛盾。通常,身教的影響會大於言教,在這個例子上可略窺一二。

其次,這孩子或許有些情緒控制的困難。有些孩子,真的在情緒方面的發展比較慢,一有情緒就要全然釋放出來,強度開到最大,這是年紀比較小的時候,人類表達情緒的狀況。儘管如此,透過後天強化情緒教育,還是能讓情緒晚熟的孩子,多多少少能提升些情緒的控制。

阿嬤跟孩子的互動,是很典型的上一代的教養方式,非常重視孩子要聽話。事實上,這不能怪某一個人,而是以前孩子生得多的時候,家長不可能都跟每個孩子慢慢磨。

於是,大人就會透過心理控制的方式,貶抑孩子,讓孩子在心理上依賴大人。像是,我聽到的幾句話,「你看,沒聽阿嬤的話,結果摔倒了齁!」、「誰叫你不聽話,我不理妳了,我要回家了!」、「你再過去試試看,等一下哭了不要回來找我!」、「怎麼有這麼不聽話的小孩,你是不是壞小孩?!壞小孩會被警察抓去關起來!」…

恐嚇、威脅、貶損,雖然情節不如大人世界般的嚴重,但本質上就是這些負面手段,輪流使用,讓孩子對自己的決定與主張喪失自信,最後以大人的講法為主要依歸。不過,阿嬤大概不希望,孩子長大之後,是一個沒有自己意見與想法,又沒自信的孩子,只是,孩子現在還小,阿嬤還看不到那麼清楚的負面結果。即使阿嬤真的看到了,她也不一定能夠覺察,孩子的困擾會跟她有關。

曾經一位朋友說,從小他媽媽就是精明幹練型的,什麼事都幫他打點好了,他不需要有太多意見,凡是聽媽媽的安排就好。不過,即使媽媽的安排如何好,他還是想要有自己的選擇,但是,只要他的選擇跟媽媽不一樣,媽媽就會開始嘲笑與不屑他的選擇。他的選擇如果最後結果不太好,媽媽還會落井下石一番,反正,最後的結論都是,一切聽媽媽的就對了。

這位朋友說,他長大之後,花了非常多的時間,才重建了他的自信。這段過程,包括跟媽媽的言語辯論與衝突,雖然不容易,但還是走過來了。畢竟,孩子的人生,還是孩子自己要過、要負責任,一個沒有自信的人,很難應付自己的生活。

希望在阿嬤照顧下的孩子,最後懂得了溫柔的真義。知道一個人,可以很堅強、不退縮,很有自己的想法,同時也可以很溫柔。還有,現代的女孩子,不一定要溫柔,才有人會喜歡。有時候,自己喜歡自己,也可以很有價值。

---------------------------------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相關文章與訪問
http://redbeanice0131.pixnet.net/blog/post/114513320
在市场中保持理性和清醒是何等的难能可贵,而要成为赢家则必须克服自身的弱点。敢于坚持独

立思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