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15日 星期二

业务多元化的争议 周身刀?四不像?


业务多元化的争议 周身刀?四不像?

1 of 3
产业、能源、油气领域前景看涨,让国内企业虎视眈眈,纷纷多元化至这领域,冀望从中分一杯羹。
对于近几年掀起的多元化趋势,市场看法分歧;有者认为,企业为了永续发展,多元化业务显得非常有远见,可加强净利表现之余,也为投资者提供多一项选择。
不过,亦有者认为,多元化业务导致企业“四不像”,模糊股东的投资焦点,亦带来较大的风险。
企业多元化紧贴发展趋势
拥有综合业务的大型业者———森那美(SIME,4197,主板贸服股)、合顺(UMW,4588,主板消费产品股)、IOI集团(IOICORP,1961,主板种植股)等,因业务过度庞大而无法评估合理价值,纷纷表示有意分拆业务。
在大型企业寻求分拆之际,却有一批企业选择业务多元化,形成强烈的对比。
对于业者而言,多元化业务就是为公司及股东增值,但在投资者眼中却不尽然。
InterPacific投资研究主管冯廷秀表示:“比起企业,投资者有更多选择;企业多元化不是投资者的投资目的。”
一直以来,企业动向与政府及全球趋势无法脱节。近几年,大马政府积极推动国家经济发展,成功带旺部分领域,促使企业都朝这个方向前进。
因此,国内企业掀起一阵业务多元化趋势,让整个企业界热闹不已。
根据《南洋商报》追踪的资料显示,今年共有26家上市公司献议多元化业务及加速多元化行动,其中有15家进军产业、4家跨足能源业、3家多元化至油气业,剩余的企业则是进军至其他领域。
这也反映出,产业、能源及油气领域前景备受企业看好。
对于大部分企业多元化至这3个领域,Areca资本总执行长兼基金经理黄德明并不感到意外。
“这几个领域长期都有不俗的发展,所以,我觉得企业多元化至这些领域是合理的。”
他指,作为新兴市场的大马,需要通过基建及产业发展进一步成长,所以,相信产业领域会持续蓬勃发展。
对于油气及能源领域,尤其是再生能源,则是备受全球关注的领域,前景相当正面。
随着全球担心原油储备不足,所以,再生能源领域是未来的大趋势。
此外,政府制定的再生能源回购电价(feed-in tariff)机制,也让企业看准这个新商机。
参与再生能源生产者,把电力卖给国家能源的输电网(Power Grid),依照法令,国能必须在特定时间内,优先以固定溢价购买这些再生能源。
制造业赚幅低多元化找出路
一般上,会多元化业务的企业规模都较小,业绩表现欠佳,它们冀望通过新的发展方向寻找出路。
InterPacific投资研究主管冯廷秀表示,很多企业都多元化至房产领域,主要是因为面对营业额下跌,以及为了脱离PN17行列,进军产业是企业提高营业额及盈利的最快方法。
此外,产业发展无需太专业知识,加上产业价格上升,所以吸引企业多元化至该领域。
多元化改善业绩
辉立资产管理公司总投资长洪国兴表示,普遍来看,做得不错的公司,都不会多元化,而成绩不理想的企业,则会通过多元化业务改善业绩。
根据统计,共有14家公司是来自制造业,以纺织及家具制造居多,各占3家,这也反映出制造业前景欠佳。
为了让大马在2020年达到高收入国的目标,政府积极推动国内发展,要求制造业可提升至高生产价值链,加强竞争力。
配合这新的目标,政府决定实行最低薪金制度,导致业者面临更高的营运成本。因此,制造业者在新政策下面对困境,尤其是低成本生产商。
在2011年多元化至建筑及产业发展的可人儿(CAELY,7154,主板消费产品股)执行主席拿汀方玉蓉表示,制造业面对多项挑战,包括劳工成本越来越高、劳工短缺、通胀率上涨、汇率兑换不稳定等。
“尽管我们想尽办法加强营运效率,但速度却追不上这些挑战。这是公司在近几年面对的挑战,而情况越来越严重。”
此外,全球市场经济不稳定,也让出口产品的制造业者喊苦。
在种种因素下,制造业赚幅偏低,业者不得不寻找新出路。
收购或联营 减少新风险
在提到企业多元化,股东或投资者第一个反应就是“企业有相关的人才吗?”
这是市场对多元化较为担心的原因。
油气业门槛高
JF Apex证券研究主管李忠正表示,虽然产业及油气领域的上升周期,吸引不少企业插上一脚,但也担心这些企业在没有经验及缺乏专才之际,面对较高的风险,尤其是油气领域,需要更多专业知识及技术。
不过,企业通过联营或是收购,将可把风险减少到最低,实康(SALCON,8567,主板贸服股)与EcoWorld发展私人有限公司合作,就是其中一个例子。
从多元化业务的公司来看,大部分公司是通过两种形式多元化业务,分别是收购或联营发展。其中,有8家公司是通过收购相关公司进军新行业,以联营方式踏足新领域的则有6家。
实康近期宣布与Eco World发展,联手在柔佛发展综合房地产发展项目。
Eco World发展是由实达集团(SPSETIA,8664,主板产业股)前任董事和管理层联手建造,其主要股东是丹斯里阿都拉昔和拿督梁国华,分别是实达集团的前任主席及董事。
同时,实达集团总裁兼总执行长丹斯里刘启盛的大儿子刘添雄也是Eco World执行董事之一。
此外,梁国华也是实康的执行董事兼大股东。
市场人士皆指出,与知名的发展商公司一起合作,实康面对的风险较低。
上市公司的董事部或管理层有相关的经验,也让股东较为放心。
可人儿会进军建筑及产业,也不是唐突的行动。除了看好产业市场之外,也是因为其董事经理拿督蔡金徕在建筑及产业已累积丰富经验,所以这让公司可顺利扩展该业务。

市场人士对企业多元化看法
赞成多元化
1.分散风险2.企业可加强业绩3.提供多一个投资选项
反对多元化
1.失去投资焦点
2.无法估算公司价值
3.管理不佳
赞成派
变通求存再创高峰
企业多元化,市场看法不一致。部分看好企业多元化行动,这将为股东增值;却有部分人士认为,多元化将导致企业扣分。
对于企业多元化的趋势,黄德明感到正面。
他说:“多元化是必要的,这有助企业分散风险,尤其是在经济低迷时期,让企业可顺利渡过难关。”
近几年,全球经济不稳定,他认为,企业会决定多元化是正确的决定。企业过度专注于发展某一项业务,反而承受更大的风险。
他举例,国内种植公司一般都把所有焦点放在原棕油,而且业务也只限于上游,因此,在原棕油价格疲软时,这些公司的净利都受到冲击。
“多元化就是为未来着想,这让企业能够走得更远。”
不过,企业必须确保在有从足够专才的情况下进军新行业,而非盲目跟随潮流,一头栽进新领域。
无法过早定成败
在提及股东面对的风险,洪国兴表示,若这些公司是与知名发展公司联营发展产业项目,那风险会较低;但若是在没有专才的情况下发展产业计划,股东就必须小心。
他认为,市场无法过早判定一家公司多元化的成与败,马星集团(MAHSING,8583,主板产业股)就是最佳的例子,从当年的塑胶制造业,逐步转型为发展商,成为国内房地产的巨头之一。
同时,对于管理层的变通也感到赞赏。
变通不坐以待毙
“正面来看,这些公司的管理层至少有动脑筋寻找新的发展方向,而不是坐以待毙。”
李忠正也相当认同,企业多元化是加强表现的策略之一,在核心业务不理想时,多元化业务是人之常情。
针对部分市场人士认为,多元化业务让公司缺乏吸引力,对此,方玉蓉并不认同。
在进军建筑及产业领域后,可人儿显得更吸引人,前景也比较好。
此外,她表示,即使多元化业务,也仅有两项业务而已,其实并不多。
折衷派
垂直多元风险较低
虽说多元化是件好事,但是过度多元化却会成为企业的负担,甚至出现管理不当的问题。
此外,业务太多也需要庞大的营运资金,企业治理的难度更高。
森那美(SIME,4197,主板贸服股)就是最佳的例子。由于该集团因业务过多,加上管理不当,导致旗下能源及公用业务面对巨大亏损。之后,决定脱售油气资产,把资源集中于核心业务。
即便如此,森那美集团目前的核心业务仍有5项之多。
黄德明认为,企业尽可能专注在2至3项核心业务就好。
“从基金经理的角度来看,企业多元化到2至3项业务,包括在相同领域进行垂直多元化(VerticalDiversification),企业面对的风险会较低。”
只要企业的净利表现良好,在经济不稳定的局势下,黄德明不排除会投资在多元化的企业。
他指出,拥有多元化业务的合成统一(HAPSENG,3034,主板贸易服务股)、激成(KSENG,3476,主板工业产品股)及菲马集团(KFIMA,6491,主板贸服股),都是不错的投资选择。
相同的,李忠正认为,企业不能拥有过多业务,因为这会导致企业失去焦点。一般上,投资者对综合企业都较为抗拒。
他认为,企业营运1至2项核心业务是最合理的。
莫实得5项业务还不够
从这项列表来看,最有趣的是莫实得(BSTEAD,2771,种植组),这个集团原本就拥有综合且庞大业务,包括重工业、金融、种植、产业、药剂等,可是,该集团近期还计划多元化至油气业务。
这显得该集团有太大的雄心,有意在各项领域霸占份额。
一直以来,大型企业都冀望能够分拆业务,让旗下业务可取得反映更高的价值,所以,莫实得的发展方向与众不同。
反对派
业务太多模糊焦点
基于多元化或面对风险,所以,部分市场人士表示不看好这趋势。
冯廷秀认为,企业很难同时经营两种以上的核心业务。
“我认为,企业应该要关注于一项业务,附加一项小型业务。”
若企业只是为了转亏为盈而暂时进行其他业务,那还能接受。但是,若多元化至第二项核心业务,那不是有效的方法。
对于投资者而言,这是不合理的举动,因失去固定的投资目标。
相同的,资深基金经理张子敏亦担心公司多元化,将导致股东的投资目标不明确。
“对我而言,我会直接卖掉这类股票。”
他举例,若要投资产业领域,会宁可直接投资在产业股,而非投资在多元化至产业领域的公司。
此外,他担心这些企业进军不熟悉的行业会面临更高的风险。
同时,多元化业务将导致分析员不知道该如何鉴定股票的价值,这也是让投资者却步的原因之一。
因此,正常来说,张子敏不会投资这类股票。
除非把业务卖掉,完全转型至新领域,那就另当别论。
对此,冯廷秀也相当认同。
企业完全改变核心业务,对投资者而言较为合理。
企业争相多元化至房产业
近几年,产业市场大热,不只是发展商频频扩充市场,原本没有进行产业发展的商家,也逐步跨足这项火红的领域。
其中,以柔佛依斯干达特区最吸金,不少企业大亨都到这地区投资房地产,包括丹斯里郭鹤年、丹斯里李爱贤、丹斯里刘锦坤等人。
今年,郭氏兄弟集团宣布与国库控股(Khazanah)联手,在柔佛努沙再也公主港发展一项综合型产业计划。
此外,李爱贤、刘锦坤、企业家丹斯里万阿兹米,以及新加坡大华继显控股有限公司主席兼总执行长黄一超联合收购土地,以在依斯干达特区发展产业计划。
虽然产业市场受到企业青睐,但是有市场人士认为,该领域面对的风险越来越高。
冯廷秀表示,在大批企业涌入市场,让人不禁怀疑,产业成长动力是否能够持续下去?
因此,难免对近期进军产业发展的企业感到担心。
他强调:“现在每个人都在看好产业市场时,意味着风险也越来越高。”
产业股评级下调至中和
达证券产业分析员谭倩雯则表示,产业市场发展太快,需要稍微喘息。
近期,他把产业领域的投资评级下调至“中和”,主要是因为预计整个领域会面对越来越多挑战。
最大的挑战就是来自政府的政策,她预计政府将会在来临的财政预算案,公布不利于产业市场的打房消息。
打房措施甚嚣尘上
近期,大马房产部长表示,政府密切留意产业市场的发展,包括会推出更多的廉价房屋,以及建议把购屋5年之内即脱售房屋的产业盈利税(RPGT)调高到25%至30%,避免房屋市场泡沫化。
因此,相信小型业者会受到较大影响,尤其是面对现金周转不佳的业者。
一般上,小型业者拥有的地皮不大,所以会以兴建高档公寓为主。政府积极打房就是抑制投机风潮,而高档产业则是最多买家投机的工具。
相反的,大型业者较具伸缩性,会推出市场容易接受的产品,如市镇计划及廉价房屋。
谭倩雯说:“虽然越来越多企业涌入产业市场不会造成产业泡沫化,但却会让整个领域越来越不健康。”
市场人士皆认为,产业市场将出现供应过剩问题,但不至于泡沫化。
黄德明指,从目前的产业市场及国行管制手法来看,国内产业市场仍未出现产业泡沫化的风险。加上人口会增加,需求料可扶持市场。
虽然张子敏及李忠正也不认为产业市场已出现泡沫化风险,但相信部分地点或产业类型,已出现供应过剩的现象。
张子敏认为,高档产业及办公室面对供过于求的现象;而李中正则认为,依斯干达特区因过度发展,也有供应过多的问题。
今年进军为时已晚?
市场人士认为,企业必须在对的时机进军新市场,才能从中受惠。
因此,目前涌进产业市场试图分一杯羹的企业,是否能及时赶上列车呢?
李忠正和冯廷秀皆认为,上市公司若在今年才进军产业市场的,可能有点迟了,因为政府已频频推出打房措施。
随着产业市场大热,促使政府推出新措施,抑制投机风潮,这或意味着产业领域的上升周期,已来到尾声。
李忠正说:“今年进军产业市场的企业,已经错失最佳进军时机。”
同时,冯廷秀指,加上市场竞争将越来越激烈,现在才进军产业市场是有点迟了。
不过,也有市场人士不认同此说法。
谭倩雯表示,企业现在进军产业不一定为时已晚,最终仍须视地点及推出的产业项目而定。
相同的,张子敏也不认同企业起步太迟,因为产业市场仍具成长潜能。
报道: 姚思敏 

2013年10月2日 星期三

中國文具(CSL,5214,主板消費品組)


(吉隆坡3日訊)中國文具(CSL,5214,主板消費品組)降低在百利金國際(PELIKAN,5231,主板消費品組)股權,或預示和百利金國際的策略性合作計劃告吹。
根據大馬股票交易所,中國文具在不到一年期間,以較成本低的價格,透過公開市場售出在百利金國際的持股。中國文具之前以溢價購入百利金國際的9.79%股權。
中國文具自7月開始售出百利金國際股權,截至8月29日,中國文具在百利金國際的股權已降低至5.93%或3千零12萬股股票。
中國文具於去年10月,透過發售以5千萬令吉代價收購百利金國際的9.79%股權,崛起成為後者的顯著股東。中國文具當時以發售最高近4千717萬新股作為收購代價,發售價相等於每股1令吉零6仙。
這項換股計劃一度引起與論,因百利金國際當時蒙損,中國文具卻以每股逾1令吉或較市價73.5仙溢價36%購入百利金國際股權,而中國文具此次低價拋售股權,難免令人吃驚。
值得一提的是,百利金國際股價自年初以來身價已砍半,1月初一度自75仙暴跌至33.5仙低點。至於中國文具,股價表現同樣欠佳,當前身價約23.5仙,不僅顯著落後首次公開募股的發售價95仙,也較換股計劃的1令吉零6仙大幅折價。
目前未知百利金國際的總裁兼首席執行員呂少傑,是否也脫售了中國文具的股權,有趣的是,呂少傑自百利金國際於2011財政年蒙受淨虧損8千842萬令吉後,已自去年4月開始售出在百利金的持股。
截至8月26日,呂少傑在百利金國際的持股權,已自4月的15.84%降低到13.59%。是朝聖基金局之後的第二大股東。
中國文具和百利金國際原放眼換股計劃能夠創造協力及附價值,共享資源及市場網絡,達到更高的成本效益。
計劃之下,中國文具將能與百利金國際合作,讓百利金國際的文具產品可從中國文具龐大的中國市場網絡中受惠,並增強中國文具作為全球文具業者的地位。(星洲日報/財經)
http://biz.sinchew.com.my/node/81474?tid=18

大概是上周说到来我国上市的中资公司股价大都没甚么表现,其中一只中资公司中国文具(CSL)大感不服,异军突起,挤入了热门榜中。
不过,和它上市时的价钱90仙,目前的20来仙,差之甚远。就算我们不提当年勇(也没那么久,它在2012年二月上市),拿近的来说,和它有些挂钩,据说联盟破局的百利金(PELIKAN),近日可是否极泰来,状态大勇,股价从35仙劲扬至70仙,涨了100%,充份表现出“Malaysia Boleh!”的精神。
中国资产不菲
http://www.360doc.com/relevant/57807352_more.shtml
笼鞭看上大老鼠,三只老鼠追着兔子跑.....
奥巴马被求爱,净空好像送过....我们这里有安华赛夫....
明天又有什么?原装不需要切割打扮...四个男人嫁给净空最倒霉每天需念经求往生...
专家搞低级,基因变种还要捧好莱坞大明星~黑猩猩练马~大嫂扫地别亲亲...
新加坡律师说新加坡法规里没有宗教有道德定义.....惊